每期目錄

日本新設國安會意在對付中國大陸|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4年伊始,日本政府新成立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uty Council,簡稱NSC),同時在內閣官房(秘書處)設立執行國安相關業務的「國家安全保障局」(簡稱國安局),這整個體系是今後指揮日本外交、安全戰略最高的司令部,而原來握有國安決策權的外務省、防衛省則遭到削減。

  日本主張和平、反戰人士提醒:國安會是以軍事、情報活動為主軸的政府機構。近來不斷增購軍事、情報裝備及拉幫結派的日本出現這種角色的單位,東亞鄰國不能等閒視之。


朝野均贊成設立國安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興趣一直在外交、軍事、情報及戰略方面,而「安倍經濟學」只是爭取選票、掩護擴張軍事力量的手段。他2006年第一次擔任
首相時,就想成立「日本版NSC」,且把該計畫與「變更集體自衛權憲法解釋」並列為最想做的兩大工作目標。當時美國小布希總統正在進行兩場戰爭,安倍希望設立國安會,在軍事上與美國搭配,但該構想半途而廢。安倍在2012年12月第二次執政後,立刻捲土重來。2013年安倍陸續布局,由他兼任主席的「有識之士會議」研擬相關法案、外務省出身的谷內正太郎任內閣官房參與(參事顧問);8月22日防衛省情報官長島純空將補(少將)任危機管理室的審議官,並籌設國安局的前置作業。這是戰後內閣官房首次採用正規自衛隊官員,凡此動作都是伏線。

  2013年10月15日到12月6日,短短53天的臨時國會,安倍政府一舉提出了23項新法案,審議時間相當緊迫,但在安倍團隊強力運作下,其最在意的情報、軍事法案,例如:《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自衛隊法修正案》、《特定秘密保護法》都通過了。特別是,「NSC法」獲朝野政黨自民黨、公明黨和在野的民主黨、大家黨、日本維新會普遍支持,高票輕騎過關,僅共產黨、社民黨、生活黨少少議員反對。


將中國、北朝鮮編為一組

  日本國安會由首相官邸掌控,將召集官房長官、外相、防衛相,兩周至少開一次「四大臣集會」,如要應付重大、緊急的情況可擴大成「六大臣集會」或「九大臣集會」(加總務相、財務相、經濟產業相、國土交通相、國家公安委員長;審理防衛計畫大綱這種長期性的方針也是九大臣集會)。大臣集會主要是討論安全問題,快速決定重要議題的戰略決策。而相關省廳有供應情報的義務,國安局集中從外務省、防衛省、內閣情報調查室、警察廳、海上保安廳等政府部門收集和外國主動提供的情報,供應給相關內閣官員作參考。該局成立時將有約60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情報判讀及分析,其中50名來自外務省、防衛省及警察廳等單位,再加上自衛隊軍事專家10人。預料相關省廳將精選王牌級人才到此工作。

  國安局擁有調整外交、防衛政策的權限,下設6個組:(1)綜合,(2)同盟、友好國家(如美、英等國的情報合作),(3)中國、北朝鮮,(4)其他(如中東等),(5)戰略,(6)情報。綜合組、戰略組與其他組由出身防衛省的人任組長;同盟、友好國家組與中國、北朝鮮組則由出身外務省的人任組長;情報組由出身警察廳的人任組長。來自陸海空的正規自衛隊員會配屬到每一個小組,成為參謀幕僚,可直接向首相、閣員表示意見。

  從此分組可知,國安會的兩大功能是「聯合」與「鬥爭」。聯合是與美、英國家合作、交換分享情報、切磋情報技術與能力。鬥爭則是針對大陸、北朝鮮而來。簡言之,第3組是整個國安會的箭頭、重中之重。

  2013年12月4日「NSC設置法」生效,當天就舉行了首次「四大臣會議」,討論大陸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日本政府沒公布討論內容,但據相關人士透露,安倍在會議上說,「中國新設防空識別區,跟我們的防空識別區重疊。我們跟他們的防衛能力有何差別?必須討論如何因應」。安倍日前想跟來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共同發表聲明反對大陸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並要求撤銷,應該就是內定NSC成員設計的,但拜登沒買帳。


外務省拔頭籌、主人事

  日本國安會的組建,實際上由外務省包辦。背後是安倍外交智囊、歷練過前外務事務次官、綜合外交政策局長等職的谷內正太郎和負責對外政策的官房副長官補(祕書助理)兼原信克等推動全面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外務省官員,還有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兼原信克是2006年安倍第一次組閣時,麻生太郎外相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即與具有相同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的國家強化合作)的設計者,其內容實為「圍堵中國」。現在安倍政府沿襲該戰略,頻頻訪問大陸周圍的國家。

  2013年11月初,谷內正太郎正式被選定為國安局的首任局長。日本設定,國安局長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Susan E. Rice)等各國的NSC主管同一位階,以方便與外國密切合作。日本國安局人事也明顯由外務省主導。局長之下的審議官,有安倍首任內閣擔任首相秘書官的外務省官員林肇、防衛省地方協力局次長前田哲、以及自衛隊少將長島純空。防衛省文職官員擔心,前田、長島及其下的參事官職位,全都由外務省定奪。

  防衛省美日防衛協力課長增田和夫擔任綜合協調的首席參事官,但他只是門面裝飾,最核心的機要是在外務省裡最精通美日同盟的船越健裕,外界皆認為,後者才是統領一切實務者。戰後長期執日本情報界牛耳的警察廳這次遭到排擠,外務省拔得頭籌,而且巧妙地用了不少防衛省軍職官員。


日再多一個單位勾住美國

  2013年9月12日北岡伸一出任「關於安全保障與防衛力的懇談會(國家安全戰略)」主席,目的在為日本擬定戰略,並對2013年底修改的「防衛計畫大綱」做建議。由於這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正是國安會的方針,因此外務省官員一度以為北岡要來擔任國安局長。但因北岡在前朝民主黨政府時,即深入參與擬定「防衛計畫大綱」,所以,不少官員私下批評他「沒節操」、是「典型的御用學者」,負面風評使得北岡沒當上局長。

  日本先前已用「2+2(外交加國防)」會議勾住美國,而現在國安會與美國國安會對等、對口,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又多了一個管道和項目,再加上平常就有情報合作,更突顯了日本有「同盟」、後台硬的優勢。國安會現階段是定戰略決策,以後會不會增添類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前KGB)的機能呢?國安會亮出來的陣勢,令人想到戰前的參謀本部,些許的差別是,參謀本部是穿軍服的,今之國安會則是穿西裝包裹著軍服的,經過化妝易容,本質其實相去不遠。

  鑒於與大陸陸地接壤的鄰國,海岸線、外島相鄰乃至有領土、劃界爭議的鄰國很多,日本就是想利用這類矛盾,挑撥大陸與鄰國的關係,牽制大陸發展。日本成立國安會,目的無非就是要收集各方情報,擬定戰略策略、分配工作,再交給下游駐外單位進行見縫插針的任務,大陸應對此有所警惕。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