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今年4月在美國出版了一本新書Difficult Choices: Taiwan's Quest for Security and Good Life,中譯本書名為《艱難的抉擇:台灣對安全與美好生活的追求》,由遠見天下出版社在6月發行。卜睿哲不愧是研究兩岸議題的頂尖學者,雖然在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大局之下,難免對中國大陸帶有敵意,但無論是分析美中台三邊關係或探討台灣所面對的抉擇,立場還算客觀,分析也頗到位,值得參考。
《艱難的抉擇》總共有15章,分別談到台灣近代以來的發展歷程、台灣民眾的生活態度、政府預算、經濟狀況、轉型正義、北京對台立場、台灣對北京立場的回應、台灣的軍事力量、民族認同、主權問題、大陸可能的武力行動、台灣的民主制度、美國的兩岸政策、以及台灣未來要怎麼辦等等。《遠見雜誌》的書摘將之整理成台灣面對著四種艱難的抉擇,本文以下略為說明和評析。
抉擇一:經濟vs.安全
台灣曾經在兩蔣、特別是蔣經國時代,創造過經濟成長和分配公平攜手並進的奇蹟式成就。從1960年代開始,國民黨政府體認到唯有改善人民生活,才能讓政權獲得支持,維持社會穩定,因此把施政重心從軍事反攻轉移到經濟建設。透過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和有利的國際環境,台灣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模範生。
198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世界世市場接軌之後,台灣經濟就逐漸與中國大陸密不可分,同時,不論換誰執政,都無法改變台灣的經濟繁榮高度依賴兩岸經貿往來的事實。
「既要享受中國提供的利益,並同時抵擋對方的政治要求,難上加難。」對此,卜睿哲首先建議台灣,要先評估可以接受依賴大陸經濟到什麼程度,取得共識之後,再與北京展開貿易談判,找出良性互動的著力點。
其次,卜睿哲認為,台灣必須發展出「整體性政府」(透過協調、合作、整合等方式,促使公共服務緊密合作),來因應中共的「非武力脅迫」(運用中國大陸所擁有的資源和影響力,對台灣懲罰、施壓或邊緣化的對付方式)。同時,台灣的各個政黨也需要凝聚跨黨派意見,就未來的方向傳達客觀、可信賴的保證,利用自身資源來應對北京方面的施壓,才有可能跳脫困局。
所以,對台灣來說,第一項最艱難的抉擇,就是如何一邊處理好兩岸關係的緊張分歧,一邊維持經濟繁榮與競爭力,讓人民繼續過美好的生活。
抉擇二:加稅vs.債留子孫
在政府預算的部分,卜睿哲指出,由於台灣缺乏自然資源,無法從資源開發獲得財源,政府的財政收入以稅收為主,但是賦稅的公平性有問題,同時,財政收入和政府支出之間出現赤字,有債留子孫的傾向。
在賦稅結構上,台灣的受薪階層都得乖乖繳納個人所得稅,但高收入的非受薪者則有很大的避稅空間,這使得社會的財富分配與稅收繳納情形,與政府服務所需的財政比例,落差甚大。雖然台灣已經是一個相對富有的社會,但人們卻不願付出更多稅金,資源有限而需求迫切,政府應該做的就是加稅。
在任何國家,尤其是民主體制中,加稅總會引發反彈,不過,卜睿哲認為,台灣經濟穩定成長,讓政府有能力向社會汲取資源。所以,他建議各個陣營的領導人必須合作推動財政改革,以進步的方式增加稅收(例如對資本課徵更多稅金),為退休年金和健保計畫提供永續的財政基礎。
抉擇三:親美vs.台海和平
在兩岸對峙、高度緊張的1950年代,台灣為了自身的安全,尋求並接受美國的保護。卜睿哲認為,對於台美雙方來說,這種關係其實十分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卻也持續了70年之久。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中共的軍事力量穩定地進步,跨越台灣海峽進行投射的戰力大為增長,加重了美國派兵防衛台灣的難度,也讓台海問題需要更加審慎地處理。
卜睿哲覺得國民黨和民進黨雖然對兩岸關係有不同的認知和立場,但是馬英九和蔡英文都算是以審慎的態度來處理兩岸關係。不過,蔡英文晚近的態度有趨於強硬的跡象,她開始強調中國大陸是一個威脅台灣安全,而且會修改目標的強權。同時,她認為要保障台灣安全,就必須和美國靠得更緊。
在美國、台灣圍堵中國大陸成長發展的大局勢下,美國方面出現了各種「友台」、「挺台」動作,使得台美關係空前親密和諧。然而,卜睿哲分析,華府在做任何決策時,仍會以美國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包含堅持一中政策,以及要求兩岸問題要和平解決。同時,儘管美中交惡,美國的主流觀點還是相信,不管當前美中關係如何困難,沒有任何利益能抵得過暫停外交關係所支付的代價,當美中交往萎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傷害到美國的利益。所以,台灣不要錯估形勢,做出不智的舉動。
況且,卜睿哲指出,美中關係如果急遽地惡化,很可能會誤傷到台灣,這種情況在川普執政時期就頗為明顯。因此,台灣不應該樂觀地認為,美中之間的拉扯對弈就必然對自身有利,在做出抉擇之際,可得要正確理解美國的利益與意圖。
抉擇四:民主vs.政治分歧
卜睿哲高度肯定台灣民主化的成就,但是,他認為台灣的政治運作已出現「負面分化」現象,彼此的分歧不再交錯,不同政治社群的立場漸行漸遠。各個政黨內部對於重大議題大多有高度共識,但是政黨之間對於這些議題則立場迥異,導致分裂的社會認同,造成政治兩極化。
兩極化的發展使得用民主政治的多數決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民進黨藉由國會多數毫不客氣地修理了最大的反對黨國民黨,讓多數暴力赤裸裸地呈現在台灣政壇。不肯尊重少數和理性議事,讓台灣的政治時常陷入抗爭紛擾,也讓民粹主義有了竄起的空間。如果執政者無法容納整合不同的議見,台灣的民主政治將會耗損許多能量在黨派和社群的政治分歧中。
除了上述四個艱難的選擇之外,卜睿哲其實還談到了台灣面對的其他艱難抉擇或困境。例如,能源政策上堅持無核化,卻使得台灣的供電依賴燒煤和天然氣,製造空氣污染。又如,產業結構呈現雙重經濟現象,就是一邊為繁榮的IT產業,擁有傲人的生產力,從業人員領取較高的薪資,出口可以享受到《科技資訊協定》的免稅待遇;另一邊則是其他部分的台灣產業,陷入成長和薪資都停滯不前的窘境,還得因應台灣被排除在區域貿易自由化行列之外,並且只簽訂很少自由貿易協定的狀況。再如,年輕世代對事業前途悲觀,遲婚不生,導致少子化和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老化。台灣面臨的艱難抉擇還真不少,就不一一贅述。
值得參考但仍有不足之處
有如蘇起在這本書的推薦序裡說的,卜睿哲對台灣充滿善意,很欣賞台灣從戒嚴到民主的轉型,又同情台灣長年面對海峽對岸壓力的處境,所以,會正面解讀發生在台灣的許多事情,同時,對於台灣若干重大問題只輕輕帶過或完全不提。
例如,台灣民主制度很嚴重的缺失之一,是李登輝時期六次修憲,把台灣憲政體制的總統弄得像個「準皇帝」,可以隨意任命行政院正副院長和部次長,不需要任何機關同意,也不必去國會報告和答問。完全可以坐在總統府裡凌空治國,除了自我節制之外,幾乎不受任何節制。
又如,包括卜睿哲在內,許多西方人士在談論兩岸關係時,總是聚焦在大陸方面的責任或對台打壓,而忽略了台灣方面對於兩岸關係時好時壞所做的「貢獻」。馬英九時代既然能夠找到兩岸和平共處之道,並因而讓美國和東亞地區受惠,為什麼蔡英文做不到?
卜睿哲對於「九二共識」的解讀相當消極,認為大陸方面只要「一個中國」,並不接受「各自表述」。但是,只因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就讓兩岸關係良性互動了8年,卜睿哲既然希望見到兩岸能夠重啟協商,卻沒有在接受「九二共識」之外為台灣找到任何解方。洋和尚唸的經固然值得參考,但法力畢竟還是有限。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